安上腾飞的翅膀——安康学院辉煌“十一五”学生工作篇
青年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把广大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是高校肩负的神圣职责。安康学院五十余年来,始终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服务学生成人成才”作为学生工作的核心任务,紧密围绕教学中心地位,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今天的社会竞争已呈现出多元化状态,其所涉及的广度和深度都与五年前有着极大的变化,如何培养适应性、适用性、实用性的高质量人才,无疑对当代大学提出了新问题。在这方面,安康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提高人才质量为目标,大力开展各项工作,在服务学生成人成才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为学生们安上了一双腾飞的翅膀。
唱响主流旋律,筑牢思想长城
如何唱响主旋律?安康学院充分发挥媒体的育人功能,以核心价值观为主轴,结合社会发展实际,优化宣教引导的内容和方式,阐释历史,剖析现实,让学生在历史的必然中强化了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发展中地位与作用的认识,从而完成了认识-接受-消化-自觉行为的演化,如在宣讲党的重要会议精神时,安康学院利用各种校园媒介,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有效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状况,宣传改革开放成就、学院办学成果等,极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热情,并把广大学生的爱国、爱校热情引导到刻苦学习、报效祖国上来。
安康学院在深化舆论引导,强化舆论氛围的基础上,以加强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为目的,开展了形式多样、社会实践性强的宣教活动,从而对学生达到价值引导、心灵冲击、认识提升的宣教目的。如,为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提高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安康学院出台了《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训大纲》,健全了三级教育网络,即学生在成为预备党员之前要经过申请人党课学习小组、系一级的入党积极分子党课教育、学院一级的发展对象教育三个层次的政治理论学习,强化了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安康学院积极开展的“大学生服务基层服务三农”活动,用组织学生前往农村参观学习的形式,用农村发展的事实让学生们对党的路线方针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起始于1989的安康学院学生每周前往汉滨区老城办福利院送温暖活动,至今已经坚持了23年。23年间,安康学院师生数万人次送温暖,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被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志愿者协会多次表彰;2010年4月,安康学院组织了大学生村官服务基层、建功立业主题教育活动,邀请大学生村官回到母校,通过座谈交流、主题报告会等形式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建功立业。这些活动对大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安康学院有大批毕业生就奉献在基层建设的第一线,涌现出白一彤、黄攀、全东扎、王鹏超等一大批立足基层,服务农村的优秀青年;2010年7月,安康遭受特大洪水泥石流灾害,安康学院毕业生、紫阳县公安民警罗春明为转移群众献出了年轻生命。新学期伊始,安康学院就在全院学生开展了向英雄校友学习的宣教活动,使大学生获得了一次心灵洗礼;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追求健康高雅情趣、拒绝消极不良行为”专项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的意识,并大力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评比活动,由点带面,形成全院学生争创文明先进的格局。等等。
各种宣教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对理论的理解,进而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目的,完成了行动自觉的转化。
创新社会实践形式,在服务社会中增强社会责任感,锻炼才能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可促使大学生与社会进行有机的沟通和融合,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加速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安康学院积极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形式,注重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培养,注重社会实践与专业紧密结合,注重对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并形成了特色,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5.12”大地震后,外语系组成义务支教灾区服务团赴汉中勉县邹寨小学,开展了捐赠书籍、心理访谈、义务授课等活动,受到学校及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被中宣部、教育部等授予“全国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赴地震灾区优秀团队”荣誉称号。
化学化工系学生利用暑假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上游水资源调查”实践,通过座谈、问卷调查、采集水样分析等形式,获取了汉江生态环境演变的重要信息和详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并深入到沿江社区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宣讲,为保护水资源环境建言献策。
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结合安康林权制度改革所需,组建了62人的服务队分赴镇坪、石泉两县,历时近两个月,高质量地完成了两县林业宗地林权登记、宗地地形图勾绘、宗地边界确定和林权证发放等工作。
政史系学生组成“建国60周年成就义务宣讲服务队”,前往安康市各县区,开展形势政策宣讲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2010年暑假,安康学院以服务新农村建设和帮助灾区群众建设新家园为主攻方向,广泛开展了文化支持、科技帮扶等活动。6000多名大学生在社会实践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四支大学生服务队被团省委授予“优秀团队”称号,其中的抗洪救灾、关注留守儿童等社会实践活动还被《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安康日报》报道。
构建服务保障体系,实施全方位育人,助力学生成人成才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这是安康学院的承诺。为此,学院建立了完善的“奖、助、补、贷、减、免”助学体系,每年发放各类奖助学金1000余万,提供校内勤工助学岗位500余个。同时,安康学院积极联系社会各界,争取社会企业对贫困生的资助,安康市长兴集团在我院设立100万元的面向大一贫困生的专项组学基金;中国移动安康分公司在安康学院开展“爱心100”组学活动,并设立300多个“校园先锋”勤工组学岗位,累计发放助学资金70余万。同时,安康学院将评优、扶困助学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宣传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关怀政策。充分发挥各类评优活动的导向激励作用,引导学生自我客观评价,寻找差距,追赶先进。在扶困助学中,开展感恩、励志教育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形成自强的品质和报效国家的情怀,从而有效发挥了扶困助学工作兼有资助和育人的双重作用。
学生的成长成才,首先是心灵的成长。没有一个健康的人格,没有一个健全的心灵,就不会成为一个健康的对社会、家庭有用的人。为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安康学院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每年在新生中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学生心理咨询活动,有效地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困惑和障碍;每年举办心理健康文化节,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对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使大学生明确努力方向,在新生进校伊始,安康学院就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职前教育,并贯穿大学生始终。通过专业素养教育、职业规划设计、就业指导课、专家讲座、校友报告等形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观念,明确奋斗目标,坚定信心。学院各系建立了形式多样的导师制,如领导联系班级、教师联系宿舍、职能部门配合院系等制度,从学生入学开始直至毕业,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情况指导大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新进的高学历教师还以自己的经历为学生考研、就业、社会实践、科技竞赛等提供全面指导。为增强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研究能力,教师们在进行科研课题研究和社会服务中,都吸收学生参与,寓学于研,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及专业兴趣。超过40%的学生参与到教师的各项科研活动中, 促进了大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服务创新型人才培养,学校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008年以来共支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47项。
大力加强法制宣传,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学院每年对新生进行入学法制教育,宣讲国家法律和学院管理规定,在不同时期在各年级开展法制专题讲座。同时,还邀请市、区法院和检察院选择相关案件进入校园公开审理,使广大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的威严,增强了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意识,促进了和谐平安校园建设,为学生成人成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学院还积极联系政府部门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和防范措施,确保了师生的生命安全,保证了学院发展的持续稳定,2009年,学院被授予“陕西省平安校园”称号。
不断完善后勤保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人成才环境。后勤部门以育人为宗旨,以师生满意为目标,大力 推进后勤建设,改善学生学习生活条件。学院被授予 “陕西省绿化模范单位”荣誉;三个学生食堂被授予安康市食品卫生A级单位;学生宿舍铺设网线,方便学生在线学习;安装智能电控设备,保障用电安全。成立学生伙食管理委员会、宿舍管理委员会,定期征求学生意见建议,提高服务质量。为满足学生需要,后勤部门在公寓内设立了自习室,配置了便民箱。同时积极开展公寓文化建设,举办各类文体活动,评选文明寝室,营造健康向上的公寓文化,使公寓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阵地,成为凝聚人心、融洽情感的驿站。
十一五期间,安康学院在学生工作方面,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服务为宗旨,以培养国家有用人才为己任,充分把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学生工作的创新之路,为学生们安上了一双腾飞的翅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