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学院是安康市唯一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公办本科院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安康大学,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停办,1978年8月恢复办学,1984年6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安康师范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安康学院,2014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4年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居秦巴之间,汉水之滨,与鄂、渝、川三省市相毗邻,处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依山傍水,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秦、楚、巴、蜀多元文化样态在此交融生辉,是宜居宜学的理想之地。
学校确立了“服务基础教育、服务‘三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坚定走地方化、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道路,实施特色发展,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办学声誉和社会满意度显著提升。累计培养了9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是陕西省教育厅与安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陕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教育部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应用型建设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重点支持高校。
学校现有江南、江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815.5亩,校舍建筑面积31.31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01.1万册、电子图书111.03万册、中文报刊300余种,校园网出口万兆带宽,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1.62亿元。设有12个二级学院,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3308人。开设41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医学等十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秦巴山区农业为特色的现代农业学科方向,以山区乡村教师培养为特色的教师教育学科方向,以陕南生态为特色的秦巴资源保护利用学科方向,以陕南民间文化为特色的人文社会学科方向。获批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项,3个专业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各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7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省级特色线上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1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个,省级实践教育基地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创新创业试点学院1个。
学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着力打造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引导全校教师争做到“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做到“四个相统一”。现有教职工914人,其中专任教师649人,高级职称教师20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7人,双师双能型专任教师222人,聘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行业企业管理技术人员200余人为学科首席专家、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等,受聘为外校博导、硕导教师57人。现有省级教学名师11人,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1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六个一批”人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青年科技新星、青年杰出人才,陕西省“特支计划”和“三秦英才特支计划”人才19人,省市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147人,“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学校围绕“思想品德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强化思政教育、专业及课程建设,突出第一第二课堂融合,深化“1+1+N”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强化培养过程管理,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近三年,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03项。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数学建模等各类学科竞赛和文体竞赛中,获国家级奖504项、省部级奖1466项。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多次获得国家及省级表彰。学校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学校面向23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被授予陕西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示范性高等学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机构。
学校坚持产学研深度融合,面向地方发展需求,推进应用科技研发,加快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建有陕西省蚕桑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茶叶重点实验室、陕西富硒循环农业发展研究院、陕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陕南生态经济研究中心等20个省级科研平台、9个市级科研平台和8个校级研究中心,组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4支,校级科技创新团队30支。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622项,授权专利与软件著作权登记303项,荣获各级科学技术奖、哲学社会科学奖427项。出版著作、教材444部;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2939篇。20项专利技术在生态农业、新型材料等领域实现转移转化。
学校坚持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凝练办学特色、增强办学实力。实施“安康学院服务安康经济社会发展行动计划”,取得突出成效。围绕茶叶、魔芋、中草药、生态旅游、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等重点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建成国内最大的野桑蚕种质资源库,联合培育“陕茶1号”等植物新品种3个,研制多项地方行业标准,50余份调研报告和规划被省市政府采纳或领导批示,3部地方立法草案被批准颁布并施行。深入开展陕南传统家训文化、方言、古籍资源及地方党史研究,推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积极探索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多种模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地方政府签订校地合作协议,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建立合作办学友好关系,与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共建协议,为企业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与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波兰、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30余所高校开展人才联合培养、访学研修、教学科研合作等工作。学校师生300余人次通过对外合作渠道出国、出境学习深造,每年聘请多名境外优秀教师来校讲学,开展教科研合作。先后有109名海外留学生来校求学。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学校将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扬“艰苦创业、团结奉献,守正创新、追求卓越”的安康学院精神,为把学校建成有特色、高品质、省内一流应用型高校而努力奋斗。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