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秦巴汉水 力促转型发展 ——安康学院校地共建安康方志馆纪实
大学之大在于文化。只有植入乡土乡情,才称得上文化根深。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要建立一所特色鲜明、文化底蕴厚重的地方大学,必须融入乡土,找寻文化之根,实现校地融合。
安康学院是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地处秦巴山区,连接南北之地,地域文化样态丰富,民间文化资源富集。升本以来,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选择什么样的办学定位,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学校党委书记杨涛同志曾在一次报告中说:“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到今天,如何避免盲目跟从老牌本科院校,实现错位发展,是转型发展的关键。地方化、应用型不但是一种理念,还应是一种务实的态度,是一种深入基层脚踏实地的工作方法,具有了这种态度,我们的‘地方性’也就具有了普适性。这就需要深入研究自己面对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立足自身实际和服务面向,从思想深处转变观念,把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学生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走应用型、地方化发展之路,将学校建成区域特色鲜明的高品质应用型本科院校。”
以服务地方社会文化发展为驱动,在推进校地合作方面,bet356手机版,日博best365官网:做了积极努力。以安康学院为主体,通过学术交流、项目合作,吸纳社会各界的资源,建成了面向社会开放的系列文化和学术平台。在市委市政府帮助下,牵线搭桥,联合社会力量,建成了著名书法家陈少默纪念馆。依托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成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地——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在梳理、发掘陕南民间文化资源,传承地方史志编撰研究、美化陕南地域文化印象方面成绩突出。
为整合、收集地情文献资源,提升校地合作的层次和质量,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安康市地方志办公室、安康学院图书馆、汉滨区档案史志局共同发起,并于二0一三年六月签订了共建安康方志馆的合作协议。十月,馆成。共建方志馆,是一项重大的文化建设工程,为bet356手机版,日博best365官网:服务地方文化建设创造了新的机遇。
馆成后,bet356手机版,日博best365官网:充分利用中文系学科人才资源优势,积极组建了一支文化研究团队,进行地域文化研究和地情文献整理校注工作。出版的地域文化研究著作有《三沈研究》、《紫阳民歌文化研究》、《平利方言调查研究》、《明清川陕大移民》、《安康龙舟文化》、《安康百业史话》、《安康老城漫步》、《李春平研究论丛》、《安康民俗文化研究》等。经整理校注,出版的地方文献有《一砚斋集校注》、《安康民间文学选辑》、《刘寅初诗文辑注》、《默翁诗稿评注》、《安康历代山水诗辑注》、《安康历代名人录》等。中文系教师接受地方邀请,在审定和校注地方志书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相继完成了对《宁陕厅志校注》、《旬阳县志》及各县(区)县志方言志部分的校注和审定。
方志馆囊括了安康地方文化之精粹。通过整理辑注新旧地情文献,寻找安康文化之根源,以达到求真存实、修志资治、服务当代、垂鉴后世之功用。共建方志馆,体现了地方文化工作者的文化使命和情怀。
高校与地方在发展向度上共荣共存。地方文化繁荣与发展的基础力量和重要支撑点就是本地的高校资源。地域文化孕育和滋养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对地方高校的办学实践提供重要的精神指导和文化资源。地域文化是学科建设的切入点和重要资源,利用地域文化开展学科建设是处于转型期的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途径。以地域文化中的特色人文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挖掘和利用,产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成果,与政府发展文化产业的决策实现强力对接,既可以有效地促进地方高校人文学科的发展,也有利于增强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社会文化发展的功能。在深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语境中,在陕南奋力实现突破发展的历史征程中,自觉融入和服务陕南地域文化建设、积极搭建校地文化交流平台、依托陕南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研究获取地方支持,是安康学院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
根深才能叶茂,源远才会流长。共建方志馆是一个起点,也是一个过程。正如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承元教授所言:“很多民间的文化形态正在慢慢消失,挖掘整理还需抢时间,要做的事情很多。”共建方志馆,更是安康学院以更大力度、更强决心服务地域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标志。通过校地优势互补和视域融合,安康学院正在努力成为安康乃至陕南地域文化建设核心载体与基础力量。
大学生记者团记者:王春艳、齐晓婷、储碧榕
下一条:任何人想否定侵略历史 中国人民绝不答应——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的讲话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