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养工程师队伍,让人口红利转向“工程师红利”

2024年03月15日 10:24  点击:[]

快速行进在新型工业化的大道上,拥有一大批卓越的工程师队伍至关重要,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不断升级的必然要求。




中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程教育体系,工程师总量从2000年的521.0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765.3万人,年均增速为6.3%,工程师占整体劳动力的比重也由2000年的0.71%上升到了2020年的2.23%,但最低仍存在2000多万的工程师人才缺口,尤其缺乏世界顶级学术大师和工程技术领军人才。

图片

中国工程院2021年的咨询研究项目“世界顶级工学院建设的战略研究”报告还披露,我国每年工科毕业生总量超过世界工科毕业生总数的1/3,但支撑产业升级的人才储备,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明显不足。我国工科毕业生工程实践及技术创新能力薄弱,难以满足企业对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工程人才的需求。这导致职场上一边是很多工科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另一边是大量的企业为找不到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而发愁。

我国的工程师规模与制造业地位也极不相匹配。中国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增加值占GDP比重高,但制造业工程师占从业人员比重较低。2020年我国制造业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比仅为3.55%,远低于德国23.2%、欧盟14.2%的水平。

中国人口红利已经出现巨大新的变化。根据国家统计局2023年发布的数据,我国人口已于2022年进入负增长轨道,出现自1962年以来(61年来)正常发展状态下的首次人口总数下降。这种人口形势逆转的影响具有全面性,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等会因此发生变化,一般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等问题,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口红利理论渐渐成为许多国家政府和智库的热门话题。但此前我们对人口红利的认识多是基于人口数量方面的考量,随着我国人口总量趋势的变化,我国人口红利将会出现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并不是人口红利的消失,而是人口红利由人口增长数量转变到人口素质提升上,这也是中国形成新增长动能的关键。

图片

针对中国工程师队伍大而不强的问题,我们需要实现人口红利向“工程师红利”转变,这是我国加快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虽然我国工程师总体数量居世界首位,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工程师所占劳动力的比重依旧偏低。数据显示,我国科学家与工程师占劳动力总量的比重为2.4%,比美国、欧盟分别低2.04%和5.03%。此外,我国工程师群体整体偏年轻化、学历和职称普遍较低、中低收入水平占比较高,这与其他国家相比也存在着明显的差距,难以满足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不过,这也表明我国工程师的规模和质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具有“工程师红利”的潜在优势,可以为未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提供有效保障。

中国工程师未来的供需缺口还将进一步加大。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测算,根据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稳定的目标,未来15年我国工程师供需缺口将从目前不到1%扩大到32%。若2035年我国工程师占劳动力比重达到发达国家目前平均水平,工程师需求规模则约为4500万人。数据分析表明,2023—2035年,我国工程师供给规模将从2023年的2059.2万人增加到2035年的3191.1万人,需求总量与供给总量差距不断拉大,而这种差距正是“工程师红利”。

图片

我们需要高度重视正在向我们走来的“工程师红利”,充分调动政府部门、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多主体力量,坚持系统思维和全局谋划,形成以一流质量标准为核心的规范化、高效率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工程师培养机制,加大力度对卓越工程师和工程师团队培养,让“工程师红利”在我国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道路上不断释放出巨大能量。


上一条:科技越进步,越需要人文精神的指引 下一条:联合创新:跨越科学与公众之间“三沟”的有效手段

关闭